上市公司回購要做到“多、快、好、省”
上市公司回購確實成了今年A股市場上的一道風景,尤其是今年7月24日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特別是自8月18日證監會提出“放寬相關回購條件,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以來,A股市場掀起了一輪回購熱潮。據不完全統計,8月18日至10月17日,A股上市公司披露回購計劃和進展事項的公告有750家次(266家次為回購計劃,484家次為回購進展)。從回購進度來看,有191家次已完成回購,回購金額累計超過191.65億元;258家次正在實施中,至少實施過一次及以上,其余266家處于回購計劃階段。 通常說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對于公司股價是有提振作用的。但目前的A股市場,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回購潮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卻是A股指數跌跌不休,甚至在政策出臺系列“組合拳”的背景下,股指仍然得不到提振,這種情況顯然是值得市場反思的。而就上市公司回購而言,顯然并沒有達到提振股價的效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顯然與目前A股上市公司回購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或短板有關。雖然目前進行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眾多,但這更像是逛廟會,僅僅只是圖一個熱鬧而已,真正能提振公司股價、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回購并不多。實際上,目前上市公司回購主要有三個短板,也正是這三個短板的存在,導致了上市公司回購對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不大。 首先是上市公司回購的金額不大,因此回購帶給股價的提振自然也就不大。目前上市公司回購的金額基本上以億元以下居多,在億元以上的數量有限,10億元以上的更是少見。比如在1095家公司中,回購金額達到10億元的只有6家。按平均數計算,1095家回購公司,累計回購金額約為617億元,相當于每家公司平均回購5635萬元.這對于市場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自然提振不了公司股價。 其次是回購的周期長,上市公司回購的期限大多在12個月,部分回購期限為6個月,回購期限為3個月的不多。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回購的金額本來就不大,另一方面又將回購的期限拉得較長。上市公司回購對股價的提振作用自然也就被磨滅了。 此外,在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用途方面,回購股份用于注銷的回購數量很少,相反用于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回購相對較多,這又是不利于提振公司股價的。畢竟只有用于股份注銷的回購才能改善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相反將回購股份用于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不少上市公司有利益輸送之嫌,這并不利于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 正是基于上述短板的存在,而且有的上市公司回購甚至同時存在上述幾個短板,如此一來,這樣的上市公司回購是無法達到提振公司股價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回購達不到提振公司股價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所以,上市公司回購要起到提振公司股價的效果,關鍵是要做到“多、快、好、省”。 一是多:一方面是要求進行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要多;另一方面是要求進行股份回購的上市公司,其回購金額要多要大。比如,今年5月初,美國蘋果公司在公布 2023 年第 2 財季財報之余,宣布了啟動新一輪股票回購計劃,涉及金額 900 億美元(約合 6219 億元人民幣)。這樣的回購對于公司股價顯然是有提振作用的,而且對市場也是有轟動效應的。 二是快:即執行要快。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方案通過后,要盡快執行,而不是往后一拖再拖。實際上,上市公司回購方案往后拖的時間越長,對提振公司股價的作用就越小。因此,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方案的執行需要做到雷厲風行。 三是好:選擇一個好的回購方案?;谔嵴窆竟蓛r、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需要,上市公司回購方案應以注銷式回購為主。用于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計劃的股份回購對于提振公司股價意義不大。 四是?。壕褪枪澥r間,即要縮短回購周期。提振公司股價的回購當以注銷式回購為主,回購周期應控制在1個月之內,最長不超過2個月,回購周期長達6個月甚至12個月的,其提振公司股價的效果甚微,回購周期拖得越長,其提振作用就越小。 .皮.海.洲.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