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券新規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
《通知》在融券保證金比例、戰投配售股份出借、新股掛牌前五個交易日戰投出借配售股份比例等方面進行了調整或優化。比如在融券保證金比例方面,從此前的不低于50%上調至80%,私募上調至100%。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戰投單日出借不得超過獲配總量的20%,五個交易日內累計出借不得超過50%。 這些措施的出臺,顯然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比如上調保證金比例,將大幅增加融券時需要的保證金,如果投資者的資金是通過拆借等方式獲得的,還將增加其融資成本。而且,在保證金比例大幅上調的背景下,一定限額的資金能夠融券的數量也將大幅減少。而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對戰投出借股份的限制,同樣將導致融券數量的減少。融券數量的減少,從根本上講,是有利于保持個股股價穩定的,也有利于整個市場的穩定。 不過,融券新規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同樣以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相關戰投出借股份為例,雖然融券新規能夠減少相關戰投出借股份,但必須指出的是,某些戰投之所以能夠獲配股份,背后往往是有鎖定期限。即在一定的期限內,其股份不得上市流通。而通過出借的方式融券,無異于處于鎖定期內的戰投限售股份提前實現了流通。這既有違市場的契約精神,也明顯非常不公平。 自融資融券業務開通以來,“跛腳”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此前融資余額占兩融余額的比例往往在98%以上,融券余額占比則不足2%。但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融券余額占比開始上升。如截至10月12日,融券余額占比就達到5.48%,與此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融券余額占比的上升,不排除存在限售股份(包括承諾不減持的股份)在其中占據一定的比例。 融券有利于平抑個股過高的估值溢價,但毫無疑問需要在合法合規的情形下進行,而公平則是最基本的要義。如果喪失了公平原則,融券將可能變成別有用心者竊取市場利益的工具,而這顯然為市場所不容。 個人以為,提高融券保證金比例的積極意義不可抹殺,但更重要的是融券需在公平、合規的環境下進行?;诖?,個人建議,一方面,所有限售期的股份,包括承諾不減持的大股東持股、戰投持股、定增股份,以及發行人的高管理與核心員工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等,在不得減持或承諾不減持的限制期內,不得通過轉融通的方式出借證券。 另一方面,要防止過橋融券現象的發生。限售期內的股份,無論是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以及其他途徑獲得的,在限售期內,同樣不得通過轉融通的方式出借證券。 此外,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與股權激勵的股份等,由于這些股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從根本上講,個人以為也不得用于融券。 個人以為,上述措施既有利于收緊相關股份的出借,也更有利于維護市場的公平原則。當然,在監管部門出臺融券新規的同時,融券券源的合理分配問題也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私募大量融券而某些投資者無法融到券的一幕,也應該成為歷史了。 .曹.中.銘.博.客
![]() |